语言学专家各执一词 戴尔英语学校被中式英语陷害?



核心提示:“不劳而获”常见翻译是“No pain, no gain”,但是“Nothing seek, nothing find”也是对的,这不是中式英语。

北京晚报在最近几天发表了两篇关于戴尔英语学校的报道,都与中式英语有关,而且第二篇好像是对第一篇的更正。这里的核心问题是,戴尔英语学校自编的培训教材里将“不劳而获”翻译成“Nothing seek, nothing find”,而不是“No pain, no gain”。有语言专家认为这是中式英语,而戴尔学校认为这才是原汁原味的英语。

第一篇:初中生挑出戴尔英语多处错误 中式英语频现

“初中生都会用的‘No pain,no gain’(没有耕耘哪来收获)被直接翻成了‘Nothing seek nothing find’的中国式英语,而且还犯了语态上的错误。”初一学生董俊昨天指着手中“戴尔英语”的自编教材告诉记者。董俊说,仅仅上了两次课,她就发现教材里错误百出

董俊现在在潞河中学上初中一年级。她的英语成绩一向很好,报名参加戴尔英语的培训是想进一步提高。但仅仅上了两堂课她就发现,培训教材中有很多说法和之前她在学校中学到的不一样。

“刚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并不确定是教材出了错。”董俊觉得“初中生能看出来的低级错误学校是不会犯的”,于是董俊找到二外的外籍英语老师请教。她也没想到,外教对自己挑出的每个错误都给予了肯定,甚至在书中找出了更多的语法使用问题。“老师跟我说,这本自编教材中很多句子是错误的,尤其体现在谚语中,看起来就像是中国式英语。”

在发现教材有问题后,董俊的妈妈开始对戴尔培训学校的教学质量产生怀疑,决定不再让董俊继续上培训课并要求退班。

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系教授李燕姝表示,像谚语、格言、警句等这类语句都有着固定的用法,就像中国的成语一样。戴尔英语教材中“出现的错误不仅是语态错误,很多说法都是从中文编出来的。”

“现在一些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学理念本身存在问题,对英语学者产生了不良的导向作用。”李教授说,教材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教书育人的工具,相 比于其他书籍报刊而言,教材出错的危害远比一般出版物严重,小到一句话的一个标点,大到语法的正确使用等,都必须保证不出差错。“如果没有把握,就使用国 外引进教材。”(实习记者 陈坦)

第二篇:戴尔英语教材”原生态”语言被误解 不能死套语法

专家指出:学语言不能死套语法

前天本报报道一中学生指正“戴尔英语”教材中出现的中式英语,“Nothing seek,nothing find”,并引用专家的话认为该句有语态 上的错误,是“No pain,no gain”的中国式翻版等。戴尔英语学校有关负责人今天解释说,这句话并非戴尔杜撰,更不是某些专家所说的 “中式英语”,而是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美国谚语。

英语学习研究专家杨未然老师告诉记者,作为一句约定俗成的谚语,“Nothing  seek,nothing find”这句话正是出自美国作家H·Black之口,也出自《牛津英语谚语词典》([英]JohnSimpson, [英]Jennifer Speake[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英语经典谚语》((英汉对照)等多本习惯用语的书,诚然这句话也可以表示成 “Nothing to seek nothing to find”,或 “If you seek nothing, you will find nothing”。

杨老师说这位中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是值得钦佩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带着怀疑读书,从中发现错误或者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错误对自己都是一个巨大的提高,一定能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但学 习语言不都简单地用语法来套,就如同按图索骥,就等于宁信度勿信足。要活学活用,理解文化背景,语言才能鲜活起来。语法只是从语言中总结出来的一般性规 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有规律可循。事实上,语法不能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不能解释的部分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习惯用法,谚语也是习惯用法的一种。中国语文课本中也经常出现“晒太阳”、“打酱油”、“挤公共汽车”之类的语言,也难以用语法来解释。

杨老师说,戴尔国际英语作为中国实用主义英语教育的开创者,旗下拥有一百多位洋专家为其英语品质保驾护航,而真正的中式英语制造者往往是我们的少数“语法专家”,用他们的“专业技能”制造着英美人一生都没听说过的“正确的”中式英语。上中学时刚学英语的第一句话就是:Thisis a  desk,这个句子非常符合语法规则,遗憾的是这个句子我们一辈子都没有在生活中使用过。活着的语言才有价值。(这篇报道网络上没有署名)

显 而易见,戴尔英语学校的回击是带有火药味的。本人之前看到过这家英语培训学校的广告,打着DELL的旗号,觉得DELL电脑公司怎么搞起英语培训了,很是 狐疑。今天彻底查了一下,这家学校跟电脑公司DELL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说有关系的话,就是这家英语学校曾经侵犯了DELL电脑公司的商标权利,被法院裁 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20万人民币。

在戴尔英语培训学校的网站上大致看了一下,就是没有“关于我们/About us”的选项。据说是2001年成立的,而且现在旗下有100多位洋专家护航,应该说还是有点实力的了,所以没有设置此项给人一个问号。

不过言归正传,这次戴尔语言学校正确的。第一篇报道中实习记者还是很认真不负责的,还专访采访了语言专家,不象南方都市报的记者,根据某市民的蹩脚翻译,就将“关好窗,锁好门,慎重接待陌生人”大张旗鼓地在报纸上进行报道。

这 里不管谁对谁错,本事件的确反映了一个问题:专家意见有时也并不可靠。譬如说二外这个外籍专家吧,多半他自己就不知道Nothing seek, nothing find这个英语谚语。不过这并不奇怪,母语是英语者也并不等于其文化素养就有多高。比如一中国人到国外教授汉语,那当然是汉语方面的专家,不过此人未必 对中国的成语都了如指掌。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篇文章:有个叫Chuck Allanson的浙江大学的外教,根据自己在中国五年任教期间所见所闻的中式英语Chinglish,写了一篇据说叫“Chinglish 2 English”(从中式英语到标准英语)的文章,文章中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指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其实也不完全正确。

以 上说道外教们都并不是所谓的专家,有的本身的英语文化素养也不过硬,而且不可避免的是在中国英语热的大环境下,一些来华淘金者,在一些不负责任的培训学校 的操弄下,以“专家”身份抛头露面者也不在少数。那么国内的一些语言专家又如何呢?我相信这些专家们都有很刻苦的学习历史,但是至于在地道语言上,有时则 难免犯错,因为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也是“中式的”,比如说这个“不劳而获”,上一代和下一代,大家在学校里学的标准教材,都是翻译成No pain, no gain。如果某个专家平生就没有阅读到Nothing seek, nothing find,那么自然很容易否定这样的翻译,因为谚语看上去一般不符合语言规则。这里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在Google.com搜索“Nothing seek, nothing find”,返回结果:2,630个;而搜索“No pain, no gain”,返回结果803,000个。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外教也认同这位中学生的质疑了,因为他自己可能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的语言里还有这个谚语。不过这样的数据也说明,Nothing seek, nothing find比较生僻,而No pain, no gain比较普及而已。

 

(原文发表于2008-01-05)






Leave a Comment





Time limit is exhausted. Please reload CAPTCHA.